先是广告铺天盖地,后是宴席一枝独秀。无论真情假意还是钱权交易,无论骗人被骗还是有求有应,全指葡萄酒了。
为什么一瓶葡萄酒可以一标价4到5位数,一张口全是绝佳极品。原因一点儿不复杂,不是骗子有多高明,而是很多消费者不求最真但求最贵。据说,法国人对市场价1千欧元的拉菲并不热衷,原因有二:一是人家认为喝什么酒跟身份、地位无关。再富有的大款、再显赫的高官,也从不把酒跟自己联系在一起;二是人家不想当“大头”,虽然平均税后1700欧元的普通老百姓,咬牙跺脚一个月也买得起一瓶拉菲,但人家不想喝完拉菲酒就喝西北风。所以,无论官场还是私家,都喝当地产的10或20欧元,甚至二三欧元的普通葡萄酒,而且一点不影响“法佬”们的浪漫。
面对啼笑皆非的疯葡萄酒,有人主张该猛抓狠罚造假卖假的骗子,这固然很重要。但是,消费者的自身辨别能力恒需要提高。 辨别葡萄酒的质量好坏,不是仅看价格就可以了,我们要先用红酒开瓶器打开葡萄酒,再用倒酒器倒入酒杯,观其颜色,也可以闻闻其味道等各种途径。